3300年前,邢襄女妇井出使北疆地区,促成了大商王朝的国家统一,这一历史事件在先秦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值得大书特书的意义。
毫无疑问,妇井出使北疆是中国古代外交史上的创举,是中国古代女性外交史上的首创。
第一、用和平手段,避免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为后世人和平解决部落族群和国事争端提供了成功范例。
第二、扩大并稳固了大商王朝的北疆领土,使商王朝的统治面积由中原地区延展到燕山、蒙漠地区,为后来的周王朝乃至大秦帝国东部北疆版图的扩延,奠定了历史的、政治的和人文的基础,承前启后,再次实现了黄帝北伐统一中国民族的宏大愿景。
第三、丰富了“武丁中兴”所创造的成果,巩固了武丁及其子孙的统治地位,让武丁王朝经历59年的“武丁中兴”之后,延续了126年。
第四、树立了古代女性外交的典范。妇井之前流传于世的民族女性,一是昆仑王母,二是女娲,三是妇好。昆仑王母、女娲是传说中的远古人物,真实性存疑,即使存在,她们也不是个体人物,而是母系部落或部落首领的统称,是留给后人念想的群体人物,她们贡献的是在与自然界斗争中繁衍生息的事迹。妇好与妇井是同时代人,先后成为商王武丁之妻。妇好的贡献是以武力助力商王武丁实现“武丁中兴”,是“武丁中兴”的功勋战将。妇好以善于战伐著称,以武功闻名于世,是古代军事史上不可或缺的占据首位的女性将军。妇井不同,除了与自然界斗争之外,更多的是通过外交手段,以仁慈仁义、以理性智慧、以韬略勇敢,借力施威,恩威并重,促成了大商北疆地区的民族和解,创造了古代外交史上特别是女性外交史上影响重大、最为成功的外交案例。
第五、把家国和睦文化实践化,推广运用到外交事务中并取得重大成功。妇井是历史上第一个将家国和睦文化运用到外交上的人,由此创立了古代外交文化体系。
为进一步了解妇井出使北疆的历史意义,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分析。
一、妇井出使北疆方国的历史背景
长期以来,人们对妇井出使北疆的情况了解较少,甚至质疑妇井出使北疆的真实性。
妇井出使北疆方国,是偶然中的必然,是商朝社会特别是商王室在特定时期的产物。
第一、妇井隐居井方(邢台)之地是妇井出使北疆方国的第一个因素。妇井因与商王武丁在与前世子(太子)之死事情上产生误解之后,为了大商王室的安定,为了自己两个儿子的前途,她主动辞去正妃(王后)之位与武丁离异,归隐到故乡井方之地生活。井方之地原本是商朝的北疆,是商王朝北疆地区最忠实的缔约国而非属国。妇井回到故乡居住之地,与北疆众方国地理相接,有出行便利的条件。
第二、妇井身份特殊是出使北疆方国的第二个条件。妇井出使北疆方国时的年纪应当在40岁之前,此时的她有六个身份:一是曾经母仪天下的正妃(王后),与北疆众方国有着亲密的接触和国事的交集,彼此间熟悉、了解,相互间有信任的基础条件;二是现时的世子(太子)祖庚之母,未来的王太妃,与80岁高龄的武丁相比,妇井年轻,有东山再起的优势;三是曾经的大司农,熟悉农业生产,是商王朝及方国中闻名的农业专家;四是巫师身份,熟悉征伐占卜之事,曾经的大国师,是众方国敬仰敬重的人物;五是曾经的王室总管,了解王室事务,熟悉北疆众方国归属商王朝以及纳贡朝拜的历史;六是商王的钦差大臣、临时受命的征伐将军,文差武事于一身。
第三、了解北疆众方国国情、民风民俗是妇井出使北疆方国的第三个条件。同为北疆的井方国与北疆众方国地理相近,民俗相通,物贸交易、通婚、情感交流等比较频繁密切。出生在井方国的妇井自然深谙此情并擅得其意,出使北疆方国有情感、有意识、有经验、有策略,更有人脉。
因此妇井出使北疆方国虽然路途迢迢风险难测,但她无人能及的自身条件必然成为商王朝的不二人选。妇井出使北疆方国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武丁的“中兴”时代开始进入衰落期。武丁和整个商王朝需要一个德高望众的能够担当并可委以重任、对商王朝忠诚的王室人员代言出征。这是因为年事已高的武丁已经无力像过去一样大权独揽,需要隐居于井方之地的曾经的妻子妇井回朝帮助自己。因为未来的商朝的天下是妇井的两个儿子的,妇井为了她的两个儿子不会袖手旁观,更不会做出危害她儿子江山的事情。
公元前1250年,武丁继任王位,在妇好的武力助力下,经过十七八年的南征北战,商王朝周边的81个方国先后归顺了武丁,成为商王朝的臣属国或缔约国,天下大治,万邦归一,成就了“武丁中兴”的梦想。武丁朝鼎盛时期,北方统治地域延伸到了燕山之北(内蒙、辽宁一带)和祁连山以东广大地区,涵盖现今的河北、山西、山东、天津、北京、辽宁、内蒙、陕西、宁夏、甘肃等地。这些地域内存在着土方、危方、邑方、龙方、北羌、鬼方等众多方国。武丁年轻时,号召力强,天下莫敢不从,一直臣服于大商王朝,每年朝拜纳贡。随着武丁年纪的增大,体力不支,征伐的魄力、阵势、威严渐渐削弱;对众方国而言,武丁的商王朝不再是天下雄狮,不再构成军事、政治上的压力,距离商王朝比较远的一些北方地区国家,开始轻视商王朝,脱离商王朝独立行事,开始不朝贡,不入朝奉事,甚至挑起事端,侵略欺负弱小方国。
武丁生年100岁(一说102岁),执政了59年。人活七十古来稀。40余岁继承王位,执政了30余年后80岁的武丁绝对不再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王者,而他从80岁又继续执政了20年。这期间,他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阶段。他本来可以委托他与妇井生的世子祖庚辅政,帮他料理国事,无奈这个世子多病,又无才华,一直不被他看好。父子不和,世子不才,国家的衰弱不可避免。北疆边远地区的方国各行其事或是蔑视商王朝就自然成为一种政治的常态。
其实,除了世子祖庚之外,妇井与武丁还生有二子祖甲。祖甲聪明,多有才干,深得武丁喜欢。武丁曾两次动议废掉世子祖庚,另立祖甲为世子。第一次妇井不同意,第二次祖甲不同意。祖甲念其母亲一贯教导的兄亲弟敬的孝悌理念,一不想得罪兄长夺兄长的王位,二不想得罪父王违背父王的意愿,三不想在世上落个抢夺兄长王位不仁不义恶名,于是悄悄离开京都,隐姓埋名迁居乡野,让父王无法找到自己。祖甲之举本是善意,但客观上造成了商王朝王权衰弱的事实。
在国家处于风雨飘摇多事之秋之时,政治家出身的武丁虽然年老体弱,但政治意识十分清晰,政治决断十分有力,果断做出起用前妻妇井的英明决策:一是任命妇井为商王朝的北疆特使,即时出使北疆方国;二是给予妇井“王”的权力,拥有册封之权;三是以将军之职拥有征伐权。实际上,就是全权特命大臣。这种任命只有拥有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治国理政丰富经验的武丁想得到办得到,世子祖庚自然也是求之不得。
二、妇井出使北疆方国的智慧展现
妇井是一个思想家、政治家,更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她与武丁的家庭矛盾斗争,让她辞去了正妃之位归隐故乡。归来后她一直在思虑自己的是与非,寻找矛盾根源,深层次分析她与武丁矛盾背后的因果,汲取政治营养,让自己成熟起来。她知道,武丁年事已高,对祖庚素不信任,父子失和,武丁日子不好过,祖庚的日子更艰难,她身在北疆,时时担心着商王朝的政局。
北疆方国滋事,妇井距离近,最早得到消息,把消息传递到商王室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原因很明了,未来的商王朝是她儿子的,她不能看着它衰弱、破败,她不允许出现一个天下大乱的局面,所以她接到商王室授命她出使方国的诏命后,十分乐意,并以一个政治家、外交家的睿智、大略和一个女人的敏感,非常成功地完成了这次北疆之行。
一是利用国师身份影响、管制北疆方国。中原是巫术最盛之地,宗教占卜文化发达,北疆方国的巫术多来自中原。妇井做正妃时曾担任国家祭祀之职,拥有国师的头衔和地位。国师是巫师中最高的级别,具有王的权力和尊严,拥有巫术的统治权、解释权。《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意思是说,商那个时代的人包括北疆众方国,视神为大,尊神敬神。妇井出使北疆方国后,首先打出的是巫术(宗教)这个招牌,用神祇说教方国的领导者,让他们尊重神的旨意,服从商王朝,听命于商王朝,与商王朝保持统一,若有不服者,妇井就用自己丰富的占卜知识,现场演绎,展现神的力量,威慑方国,服从神的命令,重归商王朝。
二是利用传授农业、畜牧业知识以拉近北疆方国与商王朝情感的距离。妇井做过商王朝的大司农,曾经在王畿之地商丘指导人们种植、收获,有丰富的农耕技术、畜牧技术和商贸知识。妇井所到一地不做高高在上的使臣,而是以一个臣民的身份,帮助北疆方国解决农耕、畜牧方面存在的问题,让他们丰产丰收、六畜兴旺。由于妇井来往于多个方国,对各方国的物质需求有所了解,她不辞辛苦,为方国牵针引线,促进方国之间的物贸交流,无形中,提高了商王朝的领导地位,提高了商王朝的亲和力,方国纷纷重返商朝,又为一家人。
三是武力征伐。史书中记载妇井曾经带兵作战,是一个女将军,但又说妇井参战的次数很少。究其原因,是考古中发现的一条卜辞。卜辞说:“勿呼妇妌伐龙方?”又说:“叀妇妌伐龙,哉?”意思是:商王武丁命令妇井前去讨伐龙方之敌,卜师询问天神,此次妇井征伐龙方之国,能成功吗?纵观妇井一生,妇井并不是战伐之人也不具有战伐之功。这条卜辞的出现应该是妇井出使北疆方国的一个小插曲。在妇井出使北疆之前的若干年前,她的前任妇好就曾带领13000人出征地处祁连山的鬼方国,大败鬼方国,将鬼方人赶到北边更远的地方。龙方国在陕西西北一带,是妇好征战鬼方国的必经之地,在妇好大战鬼方国之前,龙方国已经臣服于商王朝了。此时,武丁再命妇井征伐龙方国,是因为妇井出使北疆方国时,一个小小的龙方国不但不给妇井面子,还动用武力抗衡,危及到了妇井的人身安全,武丁盛怒之下命妇井带军队灭了龙方国,杀一儆百,震慑其他国家。虽然这是个偶然事件,但武力征伐龙方国,也的确让妇井的北疆之行大放异彩。
四是联姻求和。“武丁中兴”让81个方国臣服于武丁,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商朝的联姻求和国策。史料记载,由于联姻的结果,武丁从附属的各个方国娶妻,形成了“多妇”现象,他的妻子有百十位之多。妇井出使北疆方国,同样运用了这一国策。妇井身为世子祖庚、王子祖甲之母,完全可以根据外交国事的需要,亲自做主,让她的儿子与北疆方国国君的女儿们联姻,以固国邦。同理,她也有权将王室的女子许配给北疆方国,通过联姻结成政治联盟。
五是运用封建之权。史料中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情景,就是妇井居然拥有册封殷商宗室的权力。如卜辞:“贞,妇妌册画,小告。”一般来讲,册封之权是由商王直接控制的,妇好战功卓著,地位可与武丁比肩,如此的妇好,也未得到武丁给予她的册封之权。武丁只所以将此权给予妇井,是因为妇井出使北疆的任务非同一般。一方面妇井长途跋涉,远离王室,路途中情况复杂,千变万化,没有临时决断权是不行的;另一方面方国大小不一,远近有别,需求各不相同,然而它们的利益点是一致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得到商王朝的尊重,得到商王朝经济的、政治的、甚至军事的支持,政治的支持就是获取册封了;再一方面武丁相信妇井能够正确运用好这份权力,武丁清楚,妇井辞去正妃之位,对他和王室心有怨气,但她深爱着她的两个儿子,一直在关注着朝国,关注着大商王朝的江山社稷,因为在他武丁之后整个大商王朝是她妇井两个儿子的和儿子的子孙的,妇井没有理由亵渎她手中的册封权,不会也不能滥用其权为她儿子将来的王朝添乱,相反,她会恰如其分地运用好。所以,武丁给予妇井临时决断权包括册封权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意义重大。
果然如武丁所料,妇井正是正确运用了这个册封权,她出使北疆方国的故事也就变得多姿多彩,让人拍手称奇。首先运用封官权。对臣服于商朝的北疆方国贵族进行政治拉拢,分化瓦解,对听话的方国贵族封官加爵,不听话的免官去职;对跟随自己有功的人员及时封官奖励,鼓舞士气。其次是封地建邑。北疆方国大小不一,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内部的争斗也是花样百出,妇井巧妙地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化整为零,分而降之,有的重新划分领地,将方国由大变小,分而治之,从而有效地扩大了商王朝在北疆地区的影响势力。其三利用神权“降册”敌对者。妇井是大巫师,拥有神权,她可以借祭祀之故对敌对者的牲口或人进行“降册”,削弱敌对者的财产,打击敌对者气势。所谓“降册”,就是借祭祀牺牲它们。有记载,商朝武丁时期一次祭祀就用牛1000余头,并且多有人祭。“降册”对北疆方国贵族来说,无疑是一种财产上的剥夺,更何况还有人身的剥夺了。其四册封建造新邑。为满足北疆方国贵族的物质享受,妇井通过新城邑的建造,改变原来方国的势力格局,使之更有利于大商王朝对北疆方国的控制。